资讯6分的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,真的是“烂片”吗?
首页资讯电影资讯6分的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,真的是“烂片”吗?

6分的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,真的是“烂片”吗?

近期,饱受争议的电影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终于登陆国内院线。相较于海外口碑的断崖式下跌,国内开分后呈微涨趋势,打出中间分数的观众占比最高。



影评人左衡表示:“我会给到6分,因为在影院里边看那种视听的体验还是不错。”那么,一个反类型、反奇观式的“小丑”是否还有其存在价值?它的“双重妄想”都有哪几重隐喻?



01

6分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:用艺术片改造的反类型片


首先,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肯定不是大家心目中的小丑题材的爽片,但它也不是一部被大家唾弃的烂片。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只是一部试图用艺术片的情怀去改造的一部反类型片,但没有成功。



02

从时势造“小丑”,到不想当“小丑”


在观众的印象当中,小丑是一个让蝙蝠侠都束手无策的头号对头。第一部的时候,小丑的台词说道:“患有精神疾病最大的悲哀就是别人总希望你假装自己没病”,观众会觉得“哎呦,原来是时势造小丑”,而到了第二部,亚瑟在庭审的时候承认“我不能成为你们期望的小丑”,观众会觉得“小丑并不想当小丑”。



而他不想成为大家想象的是什么小丑呢?是做脱口秀,令大家始终笑不起来失败艺人?还是带领整个城市反抗社会不公和底层痛苦的小丑?这个电影也没有做出回答。


不过,小丑好像更愿意说:“你们就不能把我当成一个叫亚瑟的不幸的人吗?”以至于观众看到小丑女表达了她那种“出走的决心”——我不要再跟你在一起了。



与此同时观众可以注意到,在最新的一些评论当中,也会有观众表示喜欢这部续作。前部的完全反面是一部解构小丑的反小丑片。如果说在前作《小丑》聚焦商业体系下,进阶癫狂代表着兽性的小丑,那么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则回归到艺术语境下脆弱压抑代表人性的亚瑟。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些声音?



左衡表示,自己对于好莱坞夸张热闹的超级英雄并不太感兴趣,自己喜欢的反倒是缩回到封闭式的空间里边的心理世界。从这一部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中,观众其实会看到小丑好像始终是佝偻着背、蜷缩着置于一个非常自闭的空间里边。



03

这一次为何没有与观众达到共振?


如果要真正达到和观众共振的话,第一部《小丑》成功的经验应该得到认真科学的分析,《小丑》第一部的价值恰恰就在于它把卓别林《摩登时代》放了进来,批判了美国社会带给人的异化的,所谓人不是人、人变成了工具、人变成了羔羊的思想。


等到第二部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的时候,你会发现说小丑基本上是抛下了这些民众,导演抛下了美国社会的问题。如果始终不愿意去面对美国的社会现实,那创作者这个幻想的力量感就无从谈起。



回到片名——导演托德·菲利普斯借用真实医学术语,取名 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,这部影片最好的可以说就是这个片名了。它给了观众最大程度解读和想象的空间。


04

从4个层面,看小丑的“双重妄想”



一万个观众心中有一万个“双重妄想”,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双重妄想是“亚瑟和小丑相互完成的一种妄想”。华金一个人在影片中扮演两种角色,同时也是两种状态。比方说当他走在四个警察中间,警察的伞起初都是暗色的,这时来一个俯拍镜头,伞一下子变成彩色的了。这正好像是从小丑的斑斓世界里看见的亚瑟,这是其中一个隐喻。



还有一种主流的解读认为“双重妄想”是亚瑟、小丑与小丑女之间发生的双重妄想。小丑女妄想自己是亚瑟的知音,并因此为自己编造了一个极其完整的剧本——我们共同生活在某个街区,曾在同一时间在某个地方擦肩而过……在打造人设的过程中,小丑女已经进入了一个妄想阶段,影片中也把小丑女的妄想过程通过婚礼等镜头具象化出来了。



第三种对“双重妄想”的解读在更宏观的层面,它可以是人物和社会之间的双重妄想,当亚瑟在法庭上被指认是一个可怕的威胁社会分子,可在妄想中,他却是一个华服加身的伴郎。这种残忍和温柔的倒置,真正点明了妄想是来自于内心创伤这么一个逻辑,也算是影片中为数不多的亮点桥段。



最终层面的妄想是,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和处在妄想状态的人物产生了共鸣,达到了“人我不分”的境界,这里就需要各位观众见仁见智了。



也似乎因此,导演托德·菲利普斯最终创作了一个背离主流观众期待的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。首先,无论是导演,还是华金·菲尼克斯,因为《小丑》的成功而蔓延出的自恋多多少少都影响了影片的创作,此前也的确有不少成名已久的大导演,都在自恋中陷入了“双重妄想”,好像我要创作出疯癫,就必须先让自己陷入疯癫,但这是完全不符合逻辑的。


05

口碑和票房双双失败,或许不是坏事?


所以从这点上讲,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的口碑和票房双双失败不见得是件坏事儿,它让很多正在陷入,或者已经陷入艺术狂想的电影人冷静下来。



导演托德·菲利普斯在创作中也偶尔会意识到自己陷入了一种难以回头的“双重妄想”,于是可以看到他在影片中完成了一些自我解构的段落,一方面炮制了大量的歌舞场面,另一方面借剧中人物表达出“够了,不要再吵了”的心声,也是看到了导演这种“清醒着妄想”的姿态,中国观众的造梗能力再现江湖,用“哥谭变成了歌坛”宣泄自己的感受。


但无论怎么说,托德为了《小丑2:双重妄想》还是做出了非常大的努力,虽然现在看起来只起到了“反作用”,但这么一个反高潮、反奇观式的小丑仍然有它存在的价值。



文艺向、反主流商业片的艺术探索永远值得尊重,也永远应该存在,它绝对有它的价值。从艺术的角度来讲,试错必须付出代价,只是这次的代价大了一些。但是如果没有这样的试错,无论是托德个人,还是这种类型影片,亦或是这个故事本身,可能都会被限制在当年杰克·尼科尔森或者希斯·莱杰的那样一个小丑的固化形象里。



“再也没有新的小丑了”,它意味着观众以后吃的全都是陈旧之粮,这并不是一件好事,所以才要支持探索,支持创新。但是要如何保证这种探索和创新最后能够攀上新一座高峰,而不是跌入深谷,这才是问题最终的落脚点。
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创造最高票房、最大制作后,他拍出了个人最佳!
下一篇
童年IP大翻车,海绵宝宝竟变成松鼠珊迪的配角?

评论

评论已关闭